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域佛教与江南佛教

    不过在近代,除了佛教知识界(包括僧人和居士)竞相研究法相宗的法相唯识之学外,在广大寺院和僧人中,禅净二宗特别流行。他们既修禅法,也弘扬净土,所谓“禅净相修”。例如,近代上海一些著名的佛教寺庙玉佛寺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861357.html
  • 台湾佛教与我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

    台湾,随缘弘法。后代替证莲法师筹建竹林精舍,复于台北建法云寺,接管新店妙法寺。生平对法相唯识学及因明颇有研究,尤精于佛教梵呗。曾以熟练的丛林规范及宝华山传戒礼法而蜚声台湾佛教界。所录制的《常州天宁寺唱诵...南洋一带弘法。1948年应请至台湾中坜圆光寺,主持台湾佛学院,招收僧俗青年,培养僧伽人才,开台湾佛教之新纪元。其后又于弥勒内院逐日讲授因明、唯识、《楞严》、《楞伽》、《摄大乘论》等,尽心致力于佛教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346136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地方性(2)

    宗只传了四代便销声匿迹。这一现象令人难以理解,于是成为佛教史家们经常议论的话题。  关于玄奘法相宗早早衰落的原因,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释。胡适认为玄奘的法相唯识学不适合中国人的思想习惯,那种钻牛角尖...汤氏看来,正因为慧远不依附权贵,保持了僧人的独立品格,所以才能维护真正的佛法,并赢得人们的敬重,而趋炎附势的佛教只能导致佛法的衰颓。汤氏的评论,可以于慧远知之深矣。  2、法相宗――皇权扶植下的宗派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06137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自序

    第五节 法相唯识宗/156  一,印度渊源与学术传承/157  二、玄奘酉行求法与译经创宗/159  三、唯识说与因明学/162  第六节 华严宗/164  一、传法世系与法藏创宗八64 ...  二、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/427  三、性具善恶与无情有性/439  四、别理随缘与理具事造/441  第二节 法相唯识学/450  一、三性三无性/450  二、唯识转依说/452  三、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761378.html
  • 神秀的禅法思想

    染心都是虚幻的,但他认为本觉净心是实在的,净心和染心是不同的,所以神秀并没有将般若性空的思想彻底贯彻到理论和实践中去,宗教就认为祥秀北宗的禅法理论与法相唯识学的理论很接近23,这是有一定道理...而且仍然是执著于定慧的法相的,真正的定慧一体应是“即定之时无有定,即慧之时无有慧”16。可见慧能南宗是彻底地贯彻了般若无所得的思想,他们认为定慧本身也都是性空、不可得的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4561399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》为宗经,主要阐述和发挥华严教义和华严思想之外,《华严经》的教义思想还与法相唯识学、天台教义、净土思想的流传和发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。除佛教外,经过中国学者发挥和阐述的《华严经》教义思想还对中国传统思想...不见一切法;等到达法相时,又离去空性的证知。如此空有不并,互相出没。到了第五地以上,由于不断修证般若性空智慧,能在现见一切有法的同时离去那戏论的实有相,能同时观照无自性的幻有及幻有的无自性空。成就真俗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

    刻经处内创办支那内学院,刻经、讲学并重。1937年又在内学院办法相大学特科,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人才。同时在内学院组织人员,选择要典,校刊文字,辑印《藏要》三辑。他一生十分重视佛学研究,多有创见。特别是对法相唯识之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,因而有“南欧北韩”(韩指北京韩清净)之誉。他与太虚在阐扬唯识学上见解不同而引起的激烈争辩,形成了近代唯识学研究的两大思潮,推动了佛学研究的发展。 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5461535.html
  •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

    态度的,其原因在本文前半部分已有说明。  太虚大师既以‘‘无上正遍觉”为“世尊之特见”,在他对大乘三系的判摄中(法界圆觉、法性空慧、法相唯识),就以代表“无上正遍觉”的“法界圆觉”一系为最尊,其它两系虽...分裂,分为三系:西印无着弘“虚妄唯识学”;东方“真常唯心论”大盛:南方佛护、清辩等复兴龙树的“性空唯名”学。分裂的原因,印顺法师认为主要是“如来”倾向的潜流。“大乘分化之因甚复杂,而‘如来’倾向之潜流,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196156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华严思想之外,《华严经》的教义思想还与法相唯识学、天台教义、净土思想的流传和发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。除佛教外,经过中国学者发挥和阐述的《华严经》教义思想还对中国传统思想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例如...一切相而不见一切法;等到达法相时,又离去空性的证知。如此空有不并,互相出没。到了第五地以上,由于不断修证般若性空智慧,能在现见一切有法的同时离去那戏论的实有相,能同时观照无自性的幻有及幻有的无自性空。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近代佛学从经世到学术的命运走向

    在此深究了。  2.唯识学的复兴与分流  法相唯识学于中唐后长期湮没,殆成绝学,晚明以后始为学人所重视,傅山、王夫之均注意到此学。而其真正复兴,则是晚清后的事。从客观上讲,杨文会从日本学僧南条文雄处...为甚,姬、孔遗言,无复挽回之力,即理学亦不足以持世。……矫弊者,乃憬然于宗教之不可泯绝。而崇拜天神,既近卑鄙;自非法相之理,华严之行,必不能制恶见而清污浊。”(章太炎:《人无我论》,见《章太炎全集》〔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861928.html